信创即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,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发展是目前的一项国家战略,也是当今形势下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动能。信创产业发展已经成为经济数字化转型、提升产业链发展的关键,它与"863计划”“973计划” "核高基” 一脉相承,是我国IT产业发展升级采取的长久之计。信创建设从关键环节核心组件的自主创新入手,从党政军和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行业试点,为国产IT厂商提供了实践创新的沃土,从而逐步建立自主的IT底层架构和标准,实现全IT全产业链实力和结构的优化升级。

信创不单是全球信息安全事件频发、中西摩擦加剧的伴生概念,更是我国IT供应链寻求产业升级的实现手段。早在20纪80年代,我国政府对IT底层基础软硬件的自主创新就提出了相关要求,但由于信息基础软硬件的关键技术及标准被国外IT巨头垄断,诸多系统性风险与安全隐患无力解决。自2018年开始, 在“华为、中兴事件”催化下,信创进入快速推广期。今年,“十四五”纲要提出加强原创性科技攻关、提高高端芯片、操作系统、人工智能算法等关键领域研发突破与迭代应用,并将增强信创供应链安全保障能力列为重点工作。未来,中国IT产业的基础硬件、软件、应用软件、信息安全等诸多领域将迎来新-轮的增长曲线。

信创行业布局-基础硬件(芯片)

信创行业布局-基础硬件(整机)
整机是最早实现关键领域国产化替代的环节之一。 整机厂商常扮演集成商角色,将国产软硬件产品集成在PC整机或服务器上,借由自身的品牌、资质、相对成熟的供应链能力参与党政军、央企等招投标,推动信创产品的行业应用。整机厂商向下对接客户需求,向上(芯片/存储环节)反馈改进意见,是推动信创产业链生态融合的关键环节。

信创行业布局-基础软件(操作系统)
操作系统是最基础、最底层的计算机软件,当前以麒麟、统信为核心的国产操作系统体系已经初步建立,党政军等关键领域的国产操作系统基本完成,金融、交通等行业开始试点推广。未来随着基础硬件性能提升、国产软件生态逐步构建,国产操作系统将成为推动信创产品市场化的重要力量。

信创行业布局-基础软件(数据库)
从信创整体IT产业链来看,我国数据库产业属于较具竞争力的一环,整体已达“好用”阶段,部分领域位于国际领先水平。从技术水平来看,经过多年的研发和实践,国产数据库已经走过了学习摸索的阶段,进入到了服务市场乃至引领创新的全新阶段,并取得了不少令人瞩目的世界级突破。从市场份额来看,国产厂商的占比在近年来急剧扩张,各大传统数据库厂商、云厂商、跨界ICT厂商近年来在商业化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。
数据库处于IT架构的中间层,向上是各种应用软件的支撑引擎,向下调动计算、网络、存储等基础资源。因此数据库的选型迁移不仅与数据库自身的性能功能相关,更需要能够适配企业的IT环境与应用软件。现大部分政府央企的部署环境均为本地化,但未来随着其数字化转型的推进,可能会对数据库提出支持云的新要求,部分国产数据库厂商已经推出相应的云版本。
信创行业布局-基础软件(应用软件)
应用软件是建立在基础软件之上,直接面向用户层的软件部分,包括日常办公软件、业务软件、政务软件、社交软件等,还可以细分为浏览器、邮件、流版签等常用软件。作为贴近客户的使用端,应用软件是信创工作成功与否的度量尺,即信创生态下应用软件的性能、功能、兼容性、稳定性等条件是否能够满足工作需求。此外,我国应用软件产业整体发展较为成熟,在信创领域也相对拥有较为丰富的产品供给,整体国产化程度较高。基于本土软件厂商多年的技术积累和业务创新,部分软件产品不仅率先达到好用阶段,而且朝向个性化领域快速发展,适配不同业务与行业。

信创行业布局-基础软件(应用软件)
1、单品替代“CPU+OS”的自主计算平台,包含CPU / OS/整机/终端安全产品;
2、系统替代“应用+计算”的统一支撑环境,以应用为牵引,系统性替代,包含应用迁移及应用开发。
3、体系替代“自主+可信”的新一代体系结构,依托体系全面替代,含计算、密码、网络、存储、外设等。
行业现状:
2020以来,国家出台稳增长发展新基建的政策,信创产业加速发展,产业链趋于成熟,应用场景不断丰富,八大行业应用替代也将启动:包含电子政务、国防科工、金融、能源、电信、水利、交通、公共服务领域。